近日,美的集团披露了2024财年年报。
数据显示,美的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90.84亿元,同比增长9.4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385.39亿元,同比增长14.29%;扣非净利润为357.41亿,同比增长8.39%;毛利率提升至26.42%,同比上升2.78%。
分业务来看,美的智能家居业务表现亮眼,2024年实现收入2695.32亿,较上年同期的2463.51亿元增长9.41%,占营收比例66.2%。其中,家用空调、干衣机、台式泛微波等9大品类在行业内位居第一。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跨越千亿门槛,达到104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77.81亿元增长6.87%,占营收的比例为25.67%。
其中,
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年收入为287亿元,占营收比重7%,较上年同期的310.53亿元下降7.58%;毛利率为22%,同比下滑1.7个百分点。美的称,这主要是由于行业需求周期性波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叠加光伏、锂电行业产能调整等因素,使得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在短期内承受较大压力。但据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透露,该业务零售营收已突破300亿元。
截至4月7日发稿,美的A股市值5146亿,港股市值4883亿港元。
人形机器人界的 “弄潮儿”
工业机器人赛道之于美的,如同深海探险般充满诱惑与风险。
回溯到2017年,美的以近300亿元的巨额资金,成功收购库卡机器人94.55%的股权。当时,美的给出的每股115欧元的收购报价,使库卡的市盈率高达48倍。
直至2022年,美的完成对库卡100%股权的收购,至此,正式全面进军机器人领域。
起初,市场普遍预期,库卡集团在美的的支持下,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库卡业绩迅速“变脸”。
起初,业界笃定这是一场双赢联姻,但现实却十分残酷。库卡业绩好似坐了滑梯,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库卡实现营业收入逐年下滑,分别为271.45亿元、254.42亿元、249.52亿元和206.52亿元;净利润也由盈转亏,同期分别为6.91亿元、1.00亿元、0.76亿元和-8.27亿元。
鉴于2018年的糟糕业绩,库卡不得不取消原定于2020年实现经营额度40-45亿欧元、税前利润率超7.5%的目标。与此同时,裁员危机、高管频繁变动等问题,如同乌云一般,笼罩着库卡。
好在否极泰来,随着全球制造业复苏,工业自动化需求激增,转机像破土的春笋。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库卡营收接近33亿欧元,同比大幅增长28%,息税前收益(EBIT)不仅成功转正,还提升至6180万欧元。
到了2023年,库卡在重载机器人销量和收入方面均位列行业第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8.6%和17.9%。
2024年,库卡中国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全年发布27款新品,覆盖SCARA机器人、小型机器人、中低负载机器人、重载机器人以及移动机器人等多个品类。
据MIR睿工业统计,2024年库卡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份额稳步上升,达到8.2%左右。库卡中国不仅实现了销售收入和订单规模的双增长,海外业务占比也显著提高,其中移动机器人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
此外,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制造版图之上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是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其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 8 万台。
产业合作方面,2024年,库卡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将在当年及未来两年为西班牙大众汽车公司提供超700台机器人,用于白车身生产;为一家汽车客户提供23个集成库卡工业机器人的搅拌摩擦焊接单元,应用于电动汽车焊接生产线,项目订单金额达数千万欧元。
在人形机器人这块“蛋糕”上,美的同样动了心思。
上月中旬,美的自研自产的人形机器人样机亮相。这款机器人具备语音交互功能,能精准响应指令,不仅可以完成握手、跳舞等日常动作,还能执行打螺丝等高精度操作。由此可见,美的在稳固工业领域优势的同时,正将目光投向家庭市场。
其上月中旬曝光了自研自产的人形机器人样机。该机器人能通过语音交互实现指令响应,不仅能完成握手、跳舞等基础动作,还可执行打螺丝等精细操作。可见,美的这次既想在工业领域大显身手,又要成为家庭场景的得力助手。
那么,美的的“勇气”来自哪里?
早在2014年,美的就成立了“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累计投入超24亿。如今,研究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500名技术研究人员,其中资深专家与博士数量超200人。未来,研究院将围绕未来家电、储能、机器人与自动化以及医疗器械四大领域展开深入研究。
去年,美的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中央研究院已组建专门的具身智能研发团队,现阶段主要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开发。
在样机发布后,多家媒体报道称,美的以中央研究院具身智能团队为班底,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研发及应用。虽然产品商业化的具体时间尚未确定,但相关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事实上,美的在机器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早已展开全面布局。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美的旗下的威灵电机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微电机核心制造商。威灵电机拥有多个制造基地,年产量高达2.2亿台微电机。毫不夸张地说,全球每3台空调中,就有1台搭载威灵电机,其行业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精密传动领域,美的旗下全资子公司极亚精机专注于此,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在谐波减速机和RV减速机等核心产品上取得显著成果。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精密加工机床等智能化运动领域,为美的在机器人产业链的纵深发展筑牢根基。
在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领域,2017年,美的全资收购高创传动,成为美的工业技术旗下重要业务板块之一,进一步完善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布局。
在自动化与物流业务拓展上,美的买下国际知名物流系统集成商瑞仕格,在物流领域推进数字化与机器人技术。
根据招股书,美的希望在上市后的三年之内分拆美智光电以及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相关业务,不过当前尚未制定任何有关拟分拆事项的详细计划。
写在最后
近三年来,美的宛如在科技赛道上疾驰的赛车,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30亿元。2024年,美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160亿元,同比增幅超10%。
依托于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产业深耕,美的以核心部件研发为根基,以整机智能制造为枢纽,以场景化应用拓展为触角,构建起全链条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出牢不可破的产业护城河。
而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赋能、持续反哺。下游能够助力上游精准开展技术研发,同时为中游的智能制造提供改进方向;中游的先进制造经验,又能反向推动上游生产工艺革新,降低部件生产成本。各环节之间通过信息、技术、资源的高效流通,构建起紧密协同的产业网络。
2025年,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家电巨头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业务版图,一场没有硝烟的市场争夺战已然打响,这注定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