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工控网>资讯列表>MWC 2025:AI与通信加速融合,电信设备商与运营商齐发力

MWC 2025:AI与通信加速融合,电信设备商与运营商齐发力

2025年03月10日 11:07:29 人气: 20719 来源: TechWeb.com.cn
  日前,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下称“MWC2025”)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作为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今年的大会主题为“融合·连接·创造”,而对于通信行业来说,AI与通信的融合成为本届大会的展示和发布的重点。
 
  众所周知,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诞生至今,“AI与通信融合”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商、下游终端厂商都在积极布局AI,或与AI企业合作开发应用,而这种融合在参加MWC2025的电信设备和电信运营商体现得最为明显。
 
  以电信设备商为例,在 MWC 2025,华为发布了 AI-Centric 5.5G 解决方案。据介绍,华为 AI-Centric 5.5G 首批推出 GiGaGear、GreenPulse、GainLeap 实现用户体验提升,网络提质增效和商业开源增收。
 
  此外,华为还面向全球发布了业界首个 AI 核心网,华为表示,AI 核心网从 AI 赋能演进到 AI 原生,从为网络增加新的智能能力到基于 AI 实现网络自主生成,助力从万物智联迈向万智智联。AI 核心网可通过智能网络承载智能应用:第一阶段通过叠加智能体,打造 5G-A 智能核心网,为网络增加新的智能能力,增加算网融合服务,打破端侧设备的算力和能耗瓶颈;第二阶段基于 AI 原生重构,演进到 Agentic 核心网,以 AIBA总线为中心,实现网络自生成、自优化、自运维,满足业务实时性和个性化需求。
 
  对此,华为称,为了更好地支撑三大智能体,传统电信云将升级为智能融合电信云,统一管理各种硬件资源,在全融合架构基础上叠加 AI 引擎,构筑 AI 使能平台 FusionMind。
 
  相较于华为,中兴通讯近年来积极推动连接与AI的融合创新,推出了一站式端到端AI解决方案。为此,在MWC 2025上,中兴通讯展示了全栈智算基础设施,涵盖液冷数据中心、智算服务器、通算服务器、支持DeepSeek满血版部署的AiCube训推一体机等,可灵活满足大型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企业一体化部署等多场景的算力网络建设需求。
 
  而在助力行业创新,中兴通讯提供从芯片、硬件、软件到集成服务的全栈AI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以应用效果最优为目标,助客户打造性价比最高的AI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通讯终端业务在业界首次提出“AI Together”的理念,通过星云引擎智能调用多种专家大模型,包括星云、豆包、DeepSeek等,实现AI大模型的系统级整合,让手机自动选择最合适的专家来解决问题。
 
  与上述电信设备商相比,电信运营商自然也不甘人后,纷纷推出与AI融合相关的计划和解决方案等。
 
  例如中国移动提出了“AI+”行动计划,定位为“AI+基础设施提供者、场景应用汇聚者、技术算法驱动者、智能生态构建者”,重点展示全球算力网络资源及企业级解决方案。
 
  对此,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表示中国移动要大力地实施AI+的行动计划,勇当AI+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场景应用的汇聚着,技术算法的驱动者,智能生态的构建者,充分的释放AI在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上的双规模效应,全方位深层次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中国电信则展示了业界首个基于800G的广域智算中心互联网络,实现AI与无线接入网络的深度融合,同时,中国电信还推出了“息壤”和“天衍”两大平台,其中“天衍”升级为全球首个超量融合云平台,支持更高效的AI部署和算力调度;中国联通则发布首款自研AI文创终端“通通AI”智慧终端。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国内三大运营商通过AI技术创新、算力网络升级、共建共享模式突破,不仅展现了从“管道”到“生态”的转型决心,更为全球通信行业提供了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路径。
 
  通过MWC 2025,我们看到,随着电信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的不断发力,AI与通信的融合也正在加速,在重构通信边界的同时,也会带来通信产业范式的转变。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