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工控网>资讯列表>楚能新能源连获4大储能订单!

楚能新能源连获4大储能订单!

2025年02月17日 14:46:14 人气: 20032 来源: OFweek锂电网
  2025开门红,楚能新能源储能订单连下四城。
 
  2月13日,中国电建集团(股份)公司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设备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入围结果公示,楚能新能源成为入围供应商之一。
 
  该集采项目规模高达16GWh,是目前电力央企规模最大的储能系统集采,于去年12月初开标。最初共有76家企业参与该项目的竞标,最终入围数量未过半,仅有27家企业入围,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2月10日,中国电建电建装备公司2025年1月第一批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示,楚能新能源成为唯一中标人。该项目为总容量500MWh的314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采购。
 
  1月17日,中国电建电建装备公司2024-2025年度磷酸铁锂储能电池框招入围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在314Ah储能电池标段(包件2),楚能新能源与天合储能、亿纬动力、远景动力、中创新航一同中标。
 
  1月10日,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2025-2026年度储能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楚能新能源成为中标候选人之一。该项目储能系统采购总容量为12GWh,共有65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仅有7家企业入围,竞争激烈程度更为“惨烈”。
 
  另据“夷陵发布”2月12日消息,楚能新能源2024年年产能规模超110GWh,有效产能位列全国前五,与全球200余家合作客户签约,全年签约销售电池总量超42GWh。
 
  而今年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楚能新能源接连中标/入选多个电力央企储能集采项目,说明该公司及其储能产品拥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深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同时也将助力楚能新能源2025年的出货量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此外,从上述电力央企的集采/框采项目来看,有一些趋势或者说是信号值得关注。
 
  一是细大不捐,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电建集团16GWh项目有76家企业参与竞标,但中标企业未过半,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的项目更加“可怕”——共有65家企业参与竞标,这其中还包括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和储能系统龙头中车株洲,然而这两家公司都未入选,最终也仅有7家企业入围。
 
  这是大项目的招投标情况,电力央企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招标同样是僧多粥少。华电1GW/4GWh跟网型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项目开标,共有49家企业参与,但最终仅有6家企业入围。
 
  二是储能系统价格或将持续走低。上述中国电建集团16GWh项目最初竞标的76家企业的平均报价为0.4845元/Wh,而最终中标的27家企业平均单价低于投标均价,为0.4687元/Wh,甚至还有中标企业亿恩新动力给出的最低报价0.4418元/Wh。
 
  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的集采项目的平均报价为0.466元/Wh,企业最低的报价为0.42元/Wh。
 
  作为对比,有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2h储能系统集采/框采均价为0.587元/Wh,4h储能系统集采/框采均价0.556元/Wh。
 
  三是对投标人资格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电建集团16GWh项目要求投标人近三年内具备储能系统合同业绩不少于1000MWh,同时至少具有1项国内单体项目容量不低于100MWh的储能电站项目储能系统业绩,同时明确要求电池生产日期不得早于项目实际供货日期超过3个月,且投标人需承诺近三年供货的储能电池系统产品无火灾事故发生。
 
  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的集采项目则要求投标人自2023年6月1日起应具有至少2个单体项目容量100MWh及以上或1个单体项目容量200MWh及以上的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设备的投产运行业绩,且累计合同业绩不低于1GWh。
 
  根据CNESA数据,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招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共有528家企业发布储能系统招采信息,同比增长68%。从集采/框采的技术要求来看,供应商的准入资质门槛提升,对产品出货业绩、项目业绩、研发实力等的要求更加严格。
 
  数据还显示,2024年注销、吊销等异常储能相关企业数量翻番。
 
  而目前来看,2025年储能项目招采将依然保持高门槛,整个储能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进而更加考验企业的产品价值、市场拓展能力、服务供应等综合实力。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